作为文化规划的“以美育代宗教”

作者:单世联  2021-08-30 15:17  新传播    【字号:  

蔡元培所倡导的“以美育代宗教”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理念与实践,不但有效地配合了20世纪初的“非宗教运动”,也有力地提升了文艺在现代中国的独特地位,且与当代的“日常生活审美化”、“文化产业”等文化行动直接相通。作为一项现代规划,“以美育代宗教”蕴含着价值分化、信仰自由和人道主义三个原则,而其成立与否关系到对宗教在中西文化生活中的地位、宗教与道德及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的判断。蔡元培的现代立场、道德关切和民族情怀表达了自觉的现代诉求,也忽视了宗教的终极关怀和精神价值及其顽强生命力。在主流知识分子的集体参与下,此项规划塑造了现代文化对宗教的冷漠心态,其影响至深且远。


但基督教在蔡元培的眼中,完全不是这么回事。他曾在西方人面前为义和团的排教行动辩护,他还认为即使在西方,基督教在现代也无增进道德的功效。[82]他还特别交代,他之提倡美育与其“在德国受有极深之印象”有关。[83]他也高度评价法国信仰自由以及1912年明文规定教育中“不得参入宗教之律”的做法,[84]并认为中国的教育传统与摆脱了宗教的现代法国相似。[85]

蔡元培不会否认中国传统道德僵化与保守,但他认为,解决这个问题,只能通过进一步发扬中国的人道主义传统而不是重返宗教来解决。“以美育代宗教”就是以现代的、自由的艺术和世俗人道主义代替早已落后的宗教,抵制当时正在中国传播的基督教。然而,说基督教没有增进道德的功效,显然难以得到历史的支持;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是“人道主义”的,也只能在中国教育宗教感不强的意义上才说得通。如以自由释人道,则中国传统教育多有违反人性之处。按照蔡元培的观点,最多只能说现代中国的道德建设,不需要宗教。

问题在于:宗教是否如蔡元培在论美育时说的,只是知、情、意综合的“精神活动”或只是包括德、智、体、美的“教育”系统?


[82]蔡元培:《我之欧战观—在北京政学会欢迎会上的演说词》(1917年1月11日),《蔡元培全集》第3卷,第3页。

[83]蔡元培:《传略(上)》(1919年8月),《蔡元培全集》第3卷,第668页。

[84]见蔡元培:《欧战后之教育问题—在天津青年会演说词》(1919年3月29日),《蔡元培全集》第3卷,第594~595页。

[85]蔡元培:《华法教育会之意趣》(1916年3月29日),《蔡元培全集》第2卷,第380~382页。

编辑:郑令婉

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【复制地址

往期回顾

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© BY WWW.SZNEW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