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文化规划的“以美育代宗教”

作者:单世联  2021-08-30 15:17  新传播    【字号:  

蔡元培所倡导的“以美育代宗教”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理念与实践,不但有效地配合了20世纪初的“非宗教运动”,也有力地提升了文艺在现代中国的独特地位,且与当代的“日常生活审美化”、“文化产业”等文化行动直接相通。作为一项现代规划,“以美育代宗教”蕴含着价值分化、信仰自由和人道主义三个原则,而其成立与否关系到对宗教在中西文化生活中的地位、宗教与道德及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的判断。蔡元培的现代立场、道德关切和民族情怀表达了自觉的现代诉求,也忽视了宗教的终极关怀和精神价值及其顽强生命力。在主流知识分子的集体参与下,此项规划塑造了现代文化对宗教的冷漠心态,其影响至深且远。


从这两种论述来看,蔡元培所论只是一个文化史的事实。但是,这种叙事其实是他基于其现代价值观对宗教演进所作的一种解释,并不完全符合事实。比如赵紫宸认为:“基督教没有流布之前,西方美术,都是威肃呆滞,孤特整齐的……因宗教的感情,必恃形式而彰著,而形式之中,惟美术所发为最当。由是宗教的需求,成全美艺的进步……我国学者不察,徒谓宗教徒借重于美艺,不知美艺实就成于宗教,因此有美育代宗教之说。”[7]蔡元培对西方艺术体会甚深,他不可能不明白赵紫宸所说的道理。在其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赖斐尔(Raffaello Santi,通译拉斐尔)的述评中,蔡元培以赖斐尔的《基督现身》一画为例说明:“中古时代之哲学,以神世界为超乎人世界之上,非摆脱人世界之俗缘,不能与神契合……是以当时美术家,多以其所爱之妇女代表马利。而赖斐尔于此,且以已像代表基督,即人皆可以为基督之义也。”以“人”写“神”,正表明“教力既穷,则以美术代之”。按此说法,“以美术代宗教”始于文艺复兴时代,赖斐尔就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代表。[8]如果没有基督教的超越精神,仅仅赖斐尔或其他人的画像,肯定达不到这样的审美效果。所以,拉斐尔的画作,并不是简单的“以美术代宗教”,而是宗教精神与世俗题材的融合。


[7]赵紫宸:《〈圣经〉在近世文化中的地位》(1920年12月23日)《赵紫宸文集》第3卷,商务印书馆,2007年,第67页。

[8]蔡元培:《赖斐尔》(1916年8月16日),《蔡元培全集》第2卷,第454页。

编辑:郑令婉

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【复制地址

往期回顾

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© BY WWW.SZNEW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。